銅鑼燒。
前陣子在日本Elle Gourmet雜誌上的甜點專題看到各種銅鑼燒的介紹,有點被燒到,日本的銅鑼燒口味真的很多樣,傳統豆餡、白豆沙、奶油起司、巧克力、夾栗子夾草莓、夾冰淇淋,夾麻糬都有,當然也可以把皮做成抹茶口味的。
我喜歡傳統口味,紅豆沙餡。
假期第一天晚上朋友來家裡蹭飯,晚餐後我們現煎了麵皮,抹上厚厚的紅豆泥 ( 我偷懶沒有自己煮,買現成的日本罐頭,比較省事 ),再夾入一片奶油。冰涼的奶油一遇到熱呼呼的皮馬上融化成汁,流了一地,趁熱大口咬下,滿滿的奶油紅豆滋味,真是美妙的無法形容,硬要用文字描述的話,就是一個「肥」字吧。
麵糊做起來份量不少,一次吃不完,所以昨天早上我們又煎了一回。這次沒夾奶油,就是老老實實的豆沙原味,而且因為要拍照,所以大約放了十多分鐘才吃,涼了也美味,更吃的出紅豆的香與麵皮中淡淡的蜂蜜味,口感也比熱食來的Q。
自家製的銅鑼燒真的跟外面買的、包在玻璃紙包裝內濕濕軟軟的不一樣,每一口都透著新鮮氣息,大家有空可以試試看。我做的配方參考自Elle Gourmet雜誌,我覺得還不錯,也讓大家參考。
其實麵糊與鬆餅的配方很接近,三顆蛋、上白糖或細白砂150g、牛奶100ml、低筋麵粉200g、 一大匙味醂、一大匙蜂蜜、一小匙烘焙用小蘇打粉。做法就真的與鬆餅相同,把所有材料混拌均勻,靜置一段時間讓它融合再煎。可以用平底不沾鍋以小火煎,不必擔心沾鍋,非常輕鬆,我用的是大人的鐵板,一樣不沾,效果很不錯。
配方裡的蜂蜜與味醂我建議絕對不要省略,麵皮的風味關鍵就在這裡了,也是它與一般鬆餅不一樣的地方。唯一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要煎出漂亮的深咖啡色表面,我怎樣煎都不夠均勻,算了,自己吃沒關係。
這個配方大約可以煎出直徑9-10公分的麵皮20多片,也就是11-12個銅鑼燒,所以如果你不想做那麼多,就減半,但這個配方是好做的份量。假期還有一天,若是已經吃過潤餅了,要不要改吃銅鑼燒呢?